文化体制改革在晋中
阅读[281]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文化体制改革在晋中
如此看来。滋润着人们心田,如水的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相信,越是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文明之风吹得越强劲,人际关系越融洽,社会越和谐。
近年来。一座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耸立在乡村黄金地段,市委、市政府端出一道道“文化民生大餐”乡村。成为新的文化地标;农村,一个个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的设立,为农民朋友开启了知识的宝库;广场,文艺演出精彩不时,广场文化深入人心…一幅文化惠民的画卷已然在晋中大地漫展开来。文化民生,正引领着325万晋中百姓奔赴“精神小康”
政府埋单 搭建文化惠民平台
核心是项目。市坚持文化建设资金进财政预算的盘子”重点项目进标志性工程的篮子”有效加快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文化建设的关键在投入。
近年来。成为当地新的文化地标。市城区北部新城整体规划中,榆次、太谷、昔阳、和顺、灵石、寿阳等几个县区新建的大型文化设施耸立在乡村黄金地段。晋中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青少年科技馆、乡村规划展览馆和占地800亩的晋商主题公园,凝聚着城市的个性和灵魂,必将成为这一区域的重要景观。
加速打造文化精品设施的同时。全市118个乡镇文化站全部投入使用。全市90%村、95%社区建有文化活动室,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向基层延伸。目前。建成“农家书屋”536个。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配套完成。城乡文化设施星罗棋布、基础工程争相辉映的格局初步形成。
百姓受益 精神纽带凝聚人心
衡量文化民生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规范。如何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享受到便当、感受到温暖。
如今农民跟时代。有空就到书屋来;读书看报取真经,钢笔本子随身带;不打麻将不摸牌。富了脑袋富口袋。这首农民自创的顺口溜,生动地道出了农家书屋给农民带来的欣喜变化。
高歌上云霄。坚持文化服务面向基层,欢乐下基层。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贴近群众。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中国(晋中)社火节”期间,由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免费为市民送上的十台大戏闹新春”演出活动吸引着众多的戏迷。许多市民都兴奋地说:家门口就能看上这样高品位的戏曲,政府真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里去了
红火热闹的广场文化。全市经常参与文体活动的人数达到136万。尤其是去年纪念建党90周年“文化消夏月”演出活动中,更是成为我市的动人一景。市群众人均参与文体活动的时间每周都超过了5小时。仅市城区迎宾广场、文化中心广场、晋商广场就演出各类综艺晚会70场,参与演出人数达8000余人,观众近15万人次。而放眼全市,参与这一广场文化活动的群众人次当以数百万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