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过“慢生活”
阅读[188]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怎样过“慢生活”
生活、教育又应该做到怎样的慢呢?今天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聊一下“慢生活”慢教育。为什么?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一、慢生活健康讲座受益匪浅。
最近。国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写的慢生活” 看了一本书。
让我对“慢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看了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节目的讨论。
假期我读的郑杰校长《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四条中。认为准确讲应享受慢生活。郑校长讲到教师应享受生活》这里郑杰校长提出我教师应享受生活。
最近一次的讲座,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此讲座中据说慢生活(风靡全球的健康生活类图书累计销量1000000册以上) 中央经济广播电台的节目,专门是讲健康慢生活。其中晚上九点有一档节目。
有了这么多的信息抚慰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
作为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尝试过一种慢生活。洪昭光说:慢生活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纷纷扰扰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洪昭光强调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而是让人们生活中找到平衡。当然,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工作重要,但闲暇也不能丢,现在节奏太快,所以才要学着放慢脚步,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这样才干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
乐观豁达养天年。有快有慢。使自己身心得到平衡。性子很缓慢,人要善于有张有弛。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
著名作家金庸
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忙。可能超出我想象,特别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带来的伤害。那种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一种自杀式的生活。
英国时间管理专家格斯勒
书中提到生活方式疾病已经近在咫尺!真没想到生活方式竟然成了自杀的工具。
以什么样的心态过自己的生活。大家看法263期:加急时代的慢生活。
主持人讲到好多人在工作之余。用“慢餐”方式享受“慢生活”北京就有一家国际慢餐协会会员的餐厅。从它蜗牛标志不难看出“慢餐实际是提醒人们放下匆匆的脚步,用练习瑜加的方式来放松身心。用蜗牛的速度享受美食。快节奏时代,寻找“慢生活”乐趣。这家餐馆观察到前来用餐的顾客多数都会在这儿花上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也许一星期中抽出一天的时间来这里用上四五小时吃上一顿饭,吃饱不是目的最主要就是来这享受一下、放松一下,调查发现,慢生活的内容除了慢餐,还有慢阅读,慢思考,慢运动。总之,都是希望通过放慢节奏,来让都市“快车族们享受一下生活的柔软的时光,设在北京一家写字楼的书店,书店外人们脚步匆匆,但只要走进这里几乎每个人都自动放慢步伐,看看书、上上网、聊聊天、甚至发发呆,神情随之悠闲起来,这种方式几乎成了现代人典型的生活方式,匆忙中享受悠闲的慢生活成为很多人的奢望。
需要我每一个人甚至社会的群体形成某种对“慢”共识。要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二、慢生活理念:
慢生活”理念最早是意大利的布鲁诺·贡蒂贾尼。2007年创建了第一个慢生活日,2005年成立了慢生活艺术组织。从2007年开始至今,每年都会开展“慢生活“运动,传送慢生活理念。
慢生活”这一概念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这一生活理念。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主要是告诫那些被快节奏生活搞得精疲力尽的人们要清理掉不必要的应酬和耗时项目。做事要有计划性,工作要抓重点,生活要归简单,名利要看平淡,不去透支健康拼人生,让生活更富有效率。
据报道。意大利的布鲁诺·贡蒂贾尼和同伴们走上街头,去年3月9日“世界慢生活日”这一天。对行色匆匆的路人开出“超速罚单”此举意在宣传他所倡导的慢生活”理念。自2007年以来,每年的世界慢生活日”这一天,先后在意大利的米兰、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等地作过巡回宣传活动。
不可否认。忙已成为生活的普遍现象:手头堆着办不完的事情,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肩头压着干不完的工作,案头摆着解决不完的问题。由于忙,许多人睡眠不足,两眼干涩,头脑发晕、愚钝、麻木。由于忙,国有七成的知识分子处于“过劳死”边缘,有近九成的白领人士处于“亚健康”状态。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有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其中71.1%的人称,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很大”这样的生活正如英国著名时间管理专家格斯勒所说:一种自杀式的生活”再继续下去真的要付出太大代价了
有人说。已有80多岁高龄的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是这样认为的说:性子很缓慢,只有忙碌才干出成绩。对于这个问题。不着急,做什么事情都徐徐缓缓的最后也都做好了
慢生活的目的健康。顺应自然。怎样才是顺应自然呢?洪昭光认为,而健康的核心就是亲近自然。就是顺应日月运行,生命运动,四季变化的规律。一天的时间中,工作、生活、睡眠三者各占约8小时,不能偏颇。只要偏离这个生命最基本的规律,就肯定要用健康来偿还,人人都不例外,慢生活并非散漫和慵懒,而是自然与从容。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至理名言,为了争取时间,不惜牺牲自己身体健康的实例经常呈现,很多年轻人也表示,没有谁愿意过匆忙的生活,但在竞争社会,如果自己不迎头赶上,恐怕很快就要被后来者逾越,时候生活倒是慢了但也没有了工作。洪昭光也认为,虽然大部分中国人还不具备“慢生活”现实条件,但“慢生活”价值理念可以并也应贯彻到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
世界卫生组织曾有调查:每年全球有190万人因劳累猝死。 曾在一篇《中国人需要慢生活》文章中看到调查显示:84%受访者确信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只是疲于奔命”成了多数人的共同感受。不只在中国如此。
文中写到从个人生活层面上看。因为临时生活在快生活”中,快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亚健康状态。据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3000万抑郁症患者。快生活”还使道德风尚受到挑战,甚至威胁到公共卫生平安。快餐式”感情生活时尚,使两性关系变得随意而混乱。
还有。很多乡村的房价发生了巨大泡沫;因为高校扩招太快,因为乡村化太快。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正在不时下滑;因为社会进入“汽车化”太快,一些大城市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拥堵不堪,空气质量受到威胁,而且还在一定水平上加剧了能源的紧张… 所以我别走西方“速度病”弯路。.
三、怎样过“慢生活”
张文质先生<中国人需要过慢生活>文章中提到
首先必需予以廓清的正如“慢生活”建议者们所指出的那样:慢生活”并不是支持懒惰。慢发展”也绝对不是要甘居人后,放慢速度”也不是要拖延时间。同理。更不是一味地不讲效率,或为竞争力找借口。慢发展”为了确保发展的方向和平衡。显然,只有方向正确且步履稳健的发展,其成效才更值得期待。
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上来看。而在于发展质量。如此背景下,中国当前最大的欠缺并不在发展速度。宁肯慢一些,甚至宁肯停下来,抬头看清方向后再决定下一步向哪里走,显然是很必要的这需要相关部门有相当大的勇气,抛弃以“快”为核心的发展纲要,别老是强调过去一年有多快的发展,而是制定并营造出如何提高民众“慢生活”质量的指标和氛围。比方,可以适当地把“阅读书籍量”人均每周运动小时”某种‘慢生活’活动参与人数及比例”民众的生活压力指数”等等,作为地方政绩的考核重要规范。
从个人生活质量的角度考量。以效益为第一,慢生活”更是一种应该上升到哲学高度认识的生活主张。如果一切以速度至上。没时间等待,没时间感受,唯恐稍纵时间就会失去机会和金钱,这种“工作机器”时间奴隶”式的生活,或许外表可以很光鲜很风光,但其内在却肯定是颓然彷徨的
慢生活”中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一种健康、积极和自信的生活态度。慢生活虽然没有固定模式,而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但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国著名健康大使、慢生活”建议者洪昭光教授,慢生活》一书中阐述了慢生活”最实用的9大方法,即慢吃、慢睡眠、慢工作、慢运动、慢读书、慢休闲、慢音乐、慢社交、慢情爱。这是洪教授针对我国目前快节奏生活提出的新的健康宣言,更是对现代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反思。
四、慢生活有很多优点
其实慢有很多优点。慢让人坚强,慢让人积极。慢让人从容,慢生活”重在热爱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慢下来,让工作真正变成一种享受,让感情真正进入心灵成为一生一世的追求和慰藉,改变因为太快而身不由己,来不及思考的陀螺”状态,这个浮躁时代坚持一份清醒,一份独立和一份幸福的重要秘诀。
五、教师更需要慢生活。
慢生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积极的奋斗,一种健康的心态。对人生的高度自信。
教师更需要慢生活。社会需要慢生活。
教师的工作节奏如上阵的鼓点。有事催人奋进,急促而汹涌。有事令人心烦。快节奏的生活给教师带来了许多职业病,有调查表明60%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34%人有心理疾病。路上行色匆匆,上班忙忙碌碌,一发现学生有错,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一通;铃声一响夹包就走,一刻也不停留。如此的穿越忙碌,消弭了教师本该平静的心绪。教育是育人的工作,不是疾风暴雨的革命,需要环境的熏陶,需要雨露的滋润,润物细无声”才是最高境界。
六、教育是慢的艺术
也是直接针对当下中国中小学教育与教育改革的弊端提出来的 慢教育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教育是慢的艺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需要生命的沉潜。等待、耐心、沉着、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这些都是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姿态和心态。
教育恰如教孩子学步。对待学生的生长。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尝试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孩子还没有迈开第一个脚步,来不得半点儿急躁。就去牵引他甚至一会儿捉住他右腿,一会儿抓住他左腿,帮他迈步,那孩子也许永远也学不会独立迈步。
教育。需要平静和平和;慢,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教育。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缺乏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生长过程,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果、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溢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一跌到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生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
教育。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有利于学生的有序生长和发展。
教育又应该做到怎样的慢呢?七、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往往与教育南辕北辙。以“慢”心态来对待教育,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着孩子长大,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总会感觉千头万绪,无所适从,但当我想到孩子就是耐心等待的过程中成长的心态就会平和很多,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很欣赏张文质的慢教育》书中的这段话: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尽力去做,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好多老师曾埋怨过当教师辛苦,从早到晚没消停过;也曾埋怨过压力太大,大大小小的检查、评比、考试纷纷困扰着;为什么就找不到当教师的幸福,为什么就达不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界。想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尽心尽力做好每件对学生有用的小事,做一件是一件,坚持不懈地做,然后耐心等待,等待他生长,等待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发生的巨大质变。作为老师要慢慢教育他不要急。给他讲故事,教会他做人的道理,也经常会遇到心烦的事。 耐心”个多好的词啊!作为一线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去感化他如果我每一位位教师工作认真,热爱学习,上课不迟到不随手乱扔垃圾,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坚信只要老师做好了表率,学生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字串8
张文质的慢教育》一书中。谁掌握了这把金钥匙谁就掌握了胜利的秘密。细心想一想我平时尊重过学生吗?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让我印象最深刻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教育胜利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时,有几次平心静气的听听学生的解释。总认为学生不完成作业就不对,犯了错误就该受批评。学生除了怕老师还是怕老师。国家名师霍茂征今年八十岁从教六十年,对学生没有发过一次火,没有交过一次家长,没有体罚过一次学生。想想自己别说六十年,就是六十天也难以做到所以人们今后要象霍老师,任老师学习要真正掌握尊重学生这把金钥匙。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无妨用放大镜多看看他优点,多一些爱心关怀,多一些耐心等待,原谅他所犯的错误,相信会收到好的效果。
改变自己的否定思维,让我一点一滴地变得阳光一点,积极一点,主动一点,让我时时提醒自己、克制自己。 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
张老师还提出了一个我常忽视的问题:教师心态问题。想想自己十几年来的心态。但对孩子的热情,教学幼稚了些。对教育的向往,随着时间的迁移,也慢慢减退了些。听周围的声音,作业堆里,烦燥多了些,面对后进生,埋怨多了些。由此,教师的心情,阴沉的较多,怎样阳光地面对孩子,面对工作,身边有不少成功的老师,都是阳光地面对孩子。课间,总会“玩”孩子群中,每次活动,都是积极参与,用心组织。算得上实足的阳光老师”因此得到学生的真心真爱。教育是慢的艺术”慢的教育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学习,这种“慢”也是需要智慧的而张文质老师提倡的这种“慢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就是以智慧主导下的耐心和爱心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协助每一个人获得幼稚和自由,使生命绽于爱与善良之中。愿我每一位教师细细品味慢教育的艺术魅力。
最后用张文质的一名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讲座
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生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确实不是知识。以及更乐观的生活态度。
也希望大家好好品味这句话。喜欢这名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