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是你的敲门砖“先就业,后择业”暗藏隐患
阅读[889]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第一份工作是你的敲门砖“先就业,后择业”暗藏隐患
第一份工作是你的敲门砖“先就业,后择业”暗藏隐患
“高考结束了,又将会有这么一群孩子,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去聚餐、通宵上网、旅行、KTV、闲逛、狂欢……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殊不知,你们离开的,就是天堂。”回头想想自己十年的职业生涯,对这条微博内容真的特别有感触。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十年寒窗苦读拼过来的,在父母、老师的看管下努力学习,除此之外似乎做什么事情都受限制。好容易进了大学的门,一下子好像真的自由了,没有人再逼着你学习,没有人告诉你,四年之后你将要面对的社会有多残酷。
我想说,其实就业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第一份工作就像是你迈向社会的一块敲门砖,显得格外的重要。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我看来,大学毕业后选择的第一个行业往往会对你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工作若干年后,如果想更换行业,除非是重新进修或者特别有天赋,比更换一个公司要难得多。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不少误区,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大家都希望能够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造成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而西部城市求贤若渴。除了地域上的选择,在企业类型上,也希望是大公司、机关事业单位、大院所、大企业。不仅希望单位名声好、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好,还希望今后有出国进修的机会……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能去的单位又不考虑。其实,这个时候,你最应该选择的是基层一线的中小企业。“先就业,后择业”的说法是我一直都赞同的。
诚然,现在大家都越来越现实,养家糊口算是底线,但是,都不知道你的能力,我如何能够判断给您什么待遇呢?如果您已经是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轮,用人单位自然会考虑谈薪酬的问题。如果你足够优秀,在工资待遇方面没准儿还真能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另外,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违背自己的心,避免抱着“退而求其次”的想法去做选择,即使选择了,“蜜月期”也不会太长,最终难免貌合神离。比如我们学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学校在成立之初,用人数量非常大,所以机会很多。作为一所基础教育的学校,每年有寒暑假两个假期,寄宿制的学校还包吃包住,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省去的是一大笔吃饭租房甚至交通的费用。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希望工作在CBD、出入高级写字间、在北京体会大都市感觉的人,肯定会失望的。所以,有一部分人本身有能力,但对于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没多长时间,就觉得和自己想象的差距太大,认为在这里没有发展。看在“管吃、管住”的份上,还能将就一段时间,但工作热情逐渐消退,消极怠工,怨天尤人的情绪占了上风,最终的绩效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能够找到一份工作,进入一个企业,就等于把握了许多的机会在手中。在一个比较正规的企业里,一般会有非常顺畅的晋升通道,也会提供完善的培训体系。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长、提升、积累经验,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只要自己愿意付出,勤奋上进,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然会有更好的机会等待着你。
应届生“先就业,后择业”暗藏隐患
“先就业,后择业”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求职信条。大学刚毕业,在一片迷茫和慌乱中,不少毕业生觉得还是先找份工作糊口,上班后发觉不满意,很多人又草草地跳向了另一份工作,要注意。一晃三五年过去了,当初认真择业后再就业的同学大多已经成为了部门主管甚至经理,而那些“随便找份工作先干着”的人却依旧在彷徨,当下这份“随便做做”的工作也成了职业发展路上难以愈合的伤口:继续下去,让自己心痛;想转型,能力无法转移,且发展无望。
案例:草率就业孕育“闪跳族”
小宋去年从南京某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医药公司工作,但短短5个月后,他便选择了离职,原因是这份工作专业不对口,做起来不顺手。现在小宋又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上班,但从事的网络营销工作依旧不是他所认为的“对口”专业,小宋坦言,自己对于职业发展并没有明确的规划。“现阶段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多尝试一些工作,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吧。”
家住仙林的林最近正在为自己的下一份工作犯愁。林告诉记者,工作3年来,她做过文案、 专员、销售助理,上一份工作是在培训机构当咨询顾问。尽管看起来各行经验颇丰,但实际上每份工作都只干了半年左右。当被问及离职原因,林表示主要还是觉得岗位不适合自己,工作时间一长便感到无激情。看着当年一起毕业的同学事业都稳定下来,林却依旧在为饭碗而发愁。“跑了好几场会,好多单位看到我的工作经历后,就没有再通知我面试了,我知道我已经被拒绝了。”
员工频繁跳槽,企业也受伤
其实,草率就业再择业不仅会让求职者职业发展频遭瓶颈,同样也让企业苦不堪言。建邺区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的陈经理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已经不敢招应届毕业生了!因为很多大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这当成事业发展的起点,仅仅想混口饭吃,工作自然也无法全情投入,遇到一点挫折就对这份工作失去兴趣,随即选择跳槽。我们辛辛苦苦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到头来一转眼倒成了为他人做嫁衣了。”
另外,对于简历上写着3年里换了四五份工作的求职者,很多企业也都表示不愿考虑。南京市某医药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夏云表示,频繁跳槽的员工大多行业背景不扎实,专业技能也没有得到系统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个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值得怀疑,一般来说公司都不愿冒这样的风险将这样的员工招来。
专家观点:就业别犯方向性错误
一边是就业的生存压力,另一边是择业的发展选择,求职者在二者之间该如何权衡呢?对此,中国职业规划咨询培训第一品牌、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表示,求职者在前首先要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知和规划。“如果你期望向技术方面发展,而第一份工作却走上了行政岗位,那么日后想要回到预期的方向则难度较大。”洪向阳说,求职者的第一份工作在岗位性质上一定要与其想从事的工作在方向性上有关联,这样在积累了几年经验后,求职者才可以选择更好的发展平台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继而获得广阔的事业前景。而如果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依旧对前景感到迷茫,那么这些职场人士则要尽快做转型的打算了。
转型策略:宁转行别转职
不论是何种转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存在。洪向阳以“行业”和“职能”这两个维度,对向阳生涯几千个转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转型风险成本:转行转职 >转职 >转行,也就是说,转型跨度越大,风险系数也就越大。“有的人在遇到职业发展阻碍时,很容易自我否定,进而全盘否定当下的平台,一时冲动做出转行又转职的决定。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完全陌生的工作任务,要担很大风险,别说发展,能不能适应和胜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常说‘做熟不做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一般也鼓励求职者宁可转行也别转职,一来能够继续保留他们在专业领域的优势,二来换一个发展环境也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施展空间。”
在进行职业转型时,洪向阳建议,求职者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准备。“首先,做好职业定位,有方向的进发;其次,尽可能多地收集目标职位的相关资料,对岗位发展需求做详细的、全面的了解;第三,根据目标岗位的要求,求职者要针对自己的情况比对寻找差距和不足,在技能和知识方面进行学习;最后,心态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进入一个新环境或新领域,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求职者一定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如果因为一点点挫折就轻言放弃,又如何守得云开见明月呢?”
转型不是买彩票,别想光凭运气开创新局面。当你想要转换跑道是,请先做好职业定位和风险分析,做好技能和知识的准备,这样,当你面对职业生涯的“换挡时刻”时,才能沉着、理性地应对。 |
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榆次吧
本贴地址: http://www.yuciba.com/thread-11519-1-1.html
|
|
|
|